深耕“海丝”市场 福建经贸文化“走出去”寻共赢
来源:百家号 发布日期:2018-09-13
2018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5年来,福建深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发挥历史、区位、港口、人文等独特优势,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并重,在“走出去”中寻求合作共赢。
2014年至2017年,福建省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055.5亿美元,占同期福建货物贸易总额的30.5%。今年1月至6月,福建省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953.7亿元,同比增长15.9%,占福建省对外贸易总额的32.6%。
全球首制的227米深海采矿船。(马尾造船公司供图)
“海丝”为经贸合作搭建平台
在福州连江,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厂址内,一片繁忙景象。近日,由马尾造船公司承建的227米深海采矿船正在连江粗芦岛进行联调联试,将于明年交付。
227米深海采矿船为全球首制,集成了多项世界首套(台)的深海采矿设备、系统,具备于2500米深海区域采矿作业的能力,深度为该领域商业开发世界之最,填补了我国多项深海采矿技术上的空白,对于我国未来深海战略及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尾造船公司的前身为创办于1866年的福建船政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建立的造船企业之一。2014年以来,全球船舶建造市场整体下行,马尾造船公司面临着严峻考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如火如荼,为福建企业带来了“走出去”的历史机遇。而马尾造船公司抓住了机遇,迈开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5年来,随着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机会增多,马尾造船公司的技术实力逐渐获得认可。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阿联酋、卡塔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罗马尼亚等多个“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的船东、航运服务商纷至沓来与马尾造船公司建立了商务合作关系。
马尾造船公司的连江新厂址。林东晓摄
马尾造船公司董事长李振均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马尾造船公司由此前的专注海洋工程船市场向深海采矿装备市场转型。2013年至今,该厂累计交船数量50多艘,其中“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船舶超过30艘,占比超过60%。而在2013年前,该厂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订单数量仅占20%。
“海丝”搭台,经贸合作迸发活力。据福建省商务厅统计,2014年至2017年,“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在福建新增合同投资额1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累计18亿美元。福建省企业对“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方协议投资额为60.4亿美元,累计对“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设立投资项目222个。
厦门港的海天码头。林东晓摄
打造互联互通重要枢纽
厦门历史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具备东西交汇、南北贯通的区位优势。如今的厦门港则是国家四大邮轮运输试点示范港口之一。
据厦门港务控股集团董事长陈志平介绍,目前,厦门港开通“一带一路”航线53条,占总航线的三分之一以上,途经18个“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的38座港口。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038万标箱,位居世界第14位。
港口兴则贸易兴。福建全省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71个,开通集装箱外贸航线121条,与14个“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重点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口关系。
从2016年8月开通第一条“海丝”航线以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的“一带一路”特色航线的开发始终走在国内前列,并赢得市场火爆反响。
“今年下半年八个‘一带一路’特色航线现在已全部被订满了。”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有限公司邮轮业务负责人张海军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坐邮轮体验“海丝”之旅。其中,超过90%的中国游客从厦门港出发。
陈志平表示,仅今年上半年厦门港旅客吞吐量已达21438人次,预计全年有望完成超30万人次。其中,今年将运营15个“一带一路”邮轮航次,预计搭载旅客将达6万人次。
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巨大的“中远之星”邮轮。林东晓摄
不仅港口海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福建建设海陆空立体网络,便捷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的人员经贸往来。
2015年8月16日,第一列开往欧洲的中欧(厦门)国际货运班列从厦门海沧火车站开出。伴随着中欧(厦门)班列的开通,“陆丝”和“海丝”在厦门实现了无缝对接。3年来,中欧(厦门)班列已实现每周6列的常态化运营,通达亚、欧9个国家13个城市,并通过海铁联运将货源地拓展至东盟和台湾地区,累计发运329列、22824个标箱,货值逾50亿元。
同时,福建在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方面持续布局,福州、厦门“海丝”门户枢纽机场和晋江等区域干线机场建设加快,完成了福州长乐机场第二轮扩能改造。目前,福建省机场国际航线达到53条,港澳台空中航线达到17条,2017年,福建省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300万人次。面向“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的交通枢纽建设逐步成型、完善。
加强“海丝”文化交流
福建德化陶瓷在宋元时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主要输出商品之一。如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以来,德化陶瓷又在“走出去”中迎来新机遇。
“要让传统的中国陶瓷被世界广泛接受,关键要创新发展思路,把传统工艺与时尚文化紧密融合。”顺美公司总经理郑鹏飞说。成立于1986年顺美公司,一开始只是普通的陶瓷家庭作坊,如今,顺美公司每年出口陶瓷产品几千万件,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中不乏迪士尼、可口可乐、沃尔玛、环球影业等知名企业。
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内的国际产品。林东晓摄
在顺美公司的国际产品展区,摆满了与各知名外企联合开发的陶瓷卡通形象产品,比如与迪士尼合作的维尼、Kitty、Mickey家族。一位正在参观的客商说,这里简直就是“陶瓷界的迪士尼乐园”。
把更多的文化创意融入陶瓷业的发展中,已经成为德化陶瓷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协发光洋董事长助理郑富垚介绍,原来国内售价5元人民币的白瓷盘子,通过在印花、工艺等方面的创新,出口到国外后可卖到9至10美元。客户也从5年前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1至5月,德化县对“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1342.96万美元,同比增长41.21%,其中90家企业将产品出口到了39个“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
德化协发光洋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摇釉。林东晓摄
此外,福建打造的两张“海丝”文化主题名片,大型舞剧《丝海梦寻》和《丝路帆远》频繁应邀赴海外演展,引起当地民众强烈共鸣,为双方文化融合注入了新活力。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福州)国际电影节、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南洋文化节、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等文化交流活动影响力与日俱增。
借助“海丝”文化交融,福建已与泰国孔敬府、马来西亚沙捞越州、越南广宁省等正式结为省级友城,省、市、县三级国际友城超过100对。
在教育方面,2016年2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开始招生,2年来,已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3300多名学生就读。并且,福建省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举办孔子学院21所、孔子课堂52个,培训海外华文师资9443人,选派华语教师420人次赴菲律宾等国任教。
为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交流,福建与海外和港澳地区600多个华侨华人社团保持常态化联系,着力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工作,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400多期,来自30多个国家的4万多名华裔青少年参加,参营人数连续5年全国第一。
向南对接东南亚、向西连通印度洋,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深耕“海丝”市场,着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全方位推进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福建站在了更加前沿的位置,为“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贡献福建智慧和力量。